5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稀土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李卫参加会议。参会期间,李卫代表聚焦新材料和新能源产业发展,就推动我国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促进风电持续健康发展等议题积极建言献策。
推动我国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国制造业正处于从高速发展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的关键时期。“百丈高楼千丈基”,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材料产业的支撑。我国已建成了世界上门类最为齐全的材料研发和生产体系,具有全球最大的材料生产规模,百余种重要材料产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相关科技论文和发明专利数均位居世界第一。材料产业产值约占我国GDP的23%,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然而,很多先进高端材料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已知的“卡脖子”技术中,大约25%是由材料造成的。
对于如何解决材料强国的问题,李卫代表提出,要加大对新材料研发和产业化的支持力度,切实提升新材料自主保障能力,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他建议:
一是要实施“材料并行”战略。新材料要与先进制造业平行考虑,加大对新材料研发和产业化的支持力度。
二是加快整合材料领域创新资源。统筹我国新材料领域各类优势创新资源,在重点行业建立协同开发机制,充分发挥骨干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加快资源整合,建设开放、共享的全产业链创新平台。
三是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科研人员激励。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律体系及其执行机制,落实科技人员激励指导文件,赋予国有科技企业更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
四是为国家重点型号材料建立绿色通道。建设具有公信力和影响力的材料服役评价机构。对于重点型号工程的选用材料,探索建立绿色通道,由企业提出申请,国家部委从速组织评估和试用。
进一步促进风电持续健康发展
发展风电是我国深入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促进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手段。随着风电技术的逐步成熟,发电成本不断下降,已经成为目前应用规模最大的新能源发电方式。
如何进一步提升市场主体消纳风电的积极性,降低风电并网成本,更好地推动当前风电产业发展,促进绿色发展战略落实落地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李卫代表从建立有效激励措施、发展储能设施、建立健全风电发展机制三个方面提出建议:
一是建立有效激励措施,鼓励企业消纳新能源电。在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任务的基础上,建立有效激励措施,将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量纳入节能减排指标,鼓励地方政府和消纳主体企业积极消纳新能源电;针对用电量较大而可再生能源电资源有限地区,在域外建设能源基地,与消纳地区签订协议,开展绿电直供。
二是发展储能设施,有效解决风电并网的稳定性问题。加强对稀土储氢等新型大规模储能技术开发,鼓励电网企业在配电网推进分布式储能设施建设,改变当前风电并网需配套其他机组的模式,有效降低风电并网附加成本;在税收上加大对储能式终端产品如智能家电、新能源充电桩等的支持力度,激励创新能力,提升新能源电在应用环节的自动调节。
三是建立健全风电发展机制,促进风电持续健康发展。强化风电相关的“十四五”发展规划协同性,从国家层面建立风电发展、消纳的总体规划;加速推进电力市场辅助服务,建立合理辅助服务价格体系,通过辅助服务促进风电的消纳。